礦產資源豐富 儲量世界之最
由于過去我國在進行煤田勘探時,往往以煤為主,未對與煤共生、伴生的高嶺土進行綜合勘探,進行了綜合勘探與評價工作的也只是少數煤田。因而對煤系高嶺土的儲量目前尚無準確數據。
據一份1992年的資料介紹,全國探明遠景及推算儲量為180.54億噸,其中探明儲量為14.42億噸。而據1985年美國礦業局的資料統計,不包括我國高嶺土儲量在內,全世界查明的高嶺土資源量為121.57億噸。僅就上述不完整的數據計,我國煤系高嶺土儲量也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已查明儲量之和。
該資料同時還顯示,我國煤系高嶺土賦存于石炭紀、二疊紀、三疊紀、侏羅紀和第三紀等五個時代的煤系地層中,具有儲量豐富、分布面廣的特點。如以礦石性質分,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:
一為硬質大同砂石型高嶺土,廣泛分布與山西大同、雁北,內蒙古大青山、海勃灣、烏達,陜西蒲白、銅川,寧夏石嘴山、石炭井等煤田。煤層中含有1-4層黑色硬質高嶺土,稱為黑砂石或黑瓷石,其厚度為0.1-1.1米,局部厚度可達到1.6米,在數千平方公里范圍內十分穩定,高嶺土含量一般在80%以上,純度可達95%以上。
二為硬質焦寶石型高嶺土,多產于我國北方石炭、二疊紀煤系地層中,自上而下共7層,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,厚度2-10米不等,但較穩定,分布范圍也較廣,如江蘇徐州、安徽淮北、山東臨沂、遼寧南票等煤田都有產出,儲量分別在億噸或數億噸。
三為軟質、半軟質高嶺土,產于石炭、二疊紀煤系地層和侏羅紀煤系地層中,如焦作煤田產于石炭二疊紀,含高嶺土1-3層,一般厚1-3米,分布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,儲量在億噸以上,甘肅華亭煤田為侏羅紀,,也有儲量豐富的軟質、半軟質高嶺土資源。
四為軟質高嶺土,多賦存于第三紀煤田中,在云南小龍潭、昭通煤田,廣東茂名煤田,海南長昌、長坡煤田和廣西那龍煤田均有分布。